训练力竭,是好是坏?|撸铁妹专栏

顶标线.jpg

练到趴下才痛快……吗?
顶标线.jpg

不管是新人老手,训练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“力竭”这个问题。举到举不动,练到站不起,似乎成了增肌党们追求的训练目标。那么,“练到力竭”这件事到底利弊何在呢?


due.jpeg


力竭的定义


力竭的定义,最普遍的是训练组最后的几次,感受到肌肉失去发力感、酸胀、无法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,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意识到,原来“力竭”是这种感觉。


另一种力竭,越多骨骼肌参与,就越容易发生:在训练组的最后几次,动作逐渐变形。这是由于目标肌肉的耐力降低,其他参与肌肉代偿导致动作变形。这种力竭,动作还可以完成,但是慢慢会出现“走样”,负重训练中的代偿行为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

due2.jpeg


在爆发力训练中,训练节奏的变缓也是力竭过程的一种。比如1分钟15reps降低到1分钟8reps,需要更多的间歇休息时间留给肌肉恢复。


训练方式的不同,对于力竭的定义也有出入,什么样的表现称之为“力竭”,训练者心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


训练力竭是否有必要


训练是否要做到力竭的程度,这个取决于训练者的目的或者需求。


due3.jpg


许多健美运动员的每一组执行都会完全的力竭,但这可能会阻碍长期的肌肉生长。比如,Izquierdo(2006)博士发现每一组训练到力竭会大幅增加分解代谢荷尔蒙"皮质醇"的静息水平,并且抑制合成代谢生长因子。在另外一研的研究中,Gorostiaga博士的实验室发现,与非力竭训练相比,力竭训练显着提高腺苷一磷酸(AMP)水平。腺苷一磷酸是细胞消耗能量的一个迹象,当这种情况发生时,蛋白质合成或肌肉建构会减少。


due5.jpeg


力竭之后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来恢复疲劳和损伤,这样可能会打乱训练频率。


但是,力竭训练可以有相当不错的合成代谢效果。对于肌肉生长来说,肌肉中的乳酸增加是个关键,因为它会触发肌肉内生长因子的增加。与非力竭训练相比,力竭训练的一个优点是会增加乳酸合成。


如何平衡训练中的力竭与否


既然频繁的力竭训练未必能给增肌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发展,但是充分发挥肌肉的潜力又能保证每一次训练的效果,如何去权衡这当中的组数和重量关系,就需要靠谱的数据和大量的实践,来找到每个人不同的临界点。


due4.jpg


比如我们的健身爱好者铁柱,如果他的力竭表现在第一组的10reps,那么可以采取递减重量+递增次数的方式来刺激肌肉发力。比如第二组减少20%负重,增加到12reps,第三组减少30%负重,增加到15reps。这样能够减轻中枢神经疲劳,在肌肉耐力的表现上更能得到发展。


另一种方式,可以尝试改变动作的角度来多方位刺激肌肉。比如在平板卧推力竭后,迅速调整为上斜卧推,再次力竭……训练的1-2个动作里,去做这样的延伸力竭练习。


due7.jpeg


在肌肉达到力竭的过程中,会有一个动作粘滞点,在粘滞点前和后区域外,肌肉都能够发力完成,所以如何克服这个粘滞点就很关键:比如二头弯举到力竭,你无法再抬高手臂的时候,基友帮助抬高,但是在下放的过程里,训练离心收缩的力量,你尽可能地缓慢下放。训练一段时间后,慢慢突破向心训练中的粘滞点就不难了。


瑟琳每周鸡汤


力竭训练还是需要基友的保护才稳妥。